2025-07-28 浏览量:


随着智能家居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智能镜柜作为浴室场景的核心智能终端,市场规模已连续三年保持 30% 以上的增速。然而,在高速扩张的背后,行业长期面临着 “标准缺失” 的发展瓶颈 —— 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推出的产品存在照明色温偏差超标、除雾功能失效、智能控制系统兼容性差等问题,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制约着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在此背景下,我国首个《智能镜柜》团体标准审定会在佛山的顺利召开,成为撬动行业变革的关键支点。



该标准由佛山市虹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威凯(深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担任主编单位,以及浙江臻兴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格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金兴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佐瑞颐智能创新实业有限公司、中山市泰克朗电子有限公司、佛山市康纳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中山市华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潜力谷智能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行业领先企业组成的参编单位专家组共同参与。众多行业专家历经 10 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经过多轮科学论证与精心修订,今天终于迎来关键审定阶段。


从技术演进维度看,该标准的发布将推动智能镜柜从 “功能堆砌” 向 “场景融合” 跨越。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智能镜柜的材料、功能、智能交互等规范化的标准。同时,针对浴室潮湿环境的特殊性,标准对产品的防水等级、耐温性能等指标做出规范要求,充分体现了智能镜柜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与行业自律,将有望推动行业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与材料选型。业内专家预测,标准实施后,具备自适应光感调节、健康数据监测(如皮肤水分检测)等进阶功能的产品占比将从当前的 15% 提升至 40% 以上,加速行业技术迭代。


在市场格局重塑层面,标准将成为企业竞争的 “分水岭”。对于头部企业而言,标准化生产可降低 30%以上的质量管控成本,凭借规模化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中小企业则需通过技术升级实现标准合规,那些依赖低价竞争、技术落后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风险,预计行业集中度(CR10)将在两年内从 25% 提升至 50%。而能实现智能交互以及健康检测的高端系列智能镜柜产品,将有望开创智能家居的全新生态,打开 To B 工程渠道与 To C 零售市场的双重增长空间,预计到 2026 年,行业整体销售额将突破 500 亿元。


该标准的参编单位中,不乏有玻璃、灯带、除雾膜、半导体制冷等产业链企业专家的参与。从产业链协同视角观察,标准的落地将激活上下游产业的协同效应。上游供应链方面,符合标准的 LED 灯珠、除雾膜、智能芯片等核心零部件需求将激增,带动相关企业扩大产能并提升技术门槛;下游流通领域,标准为电商平台、线下卖场提供了明确的质检依据,有助于建立 “优质优价” 的市场机制。



对于消费者而言,标准的实施意味着 “放心消费” 时代的到来。未来选购智能镜柜时,无需再为 “参数虚标”“功能鸡肋” 等问题困扰。而随着产品品质与体验的提升,智能镜柜有望从 “可选消费品” 变为 “标配消费品”,渗透率将从当前的 12% 向 30% 迈进,真正成为改善家庭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


此次团体标准的即将发布,不仅标志着智能镜柜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更折射出我国智能家居产业从 “规模扩张” 向 “质量效益” 转型的决心。在标准的护航下,智能镜柜产业将以更稳健的步伐拥抱智能家居的黄金时代,为全球智能硬件标准化提供 “中国方案”。

推荐新闻
    暂无信息